集成創智,薈萃人文!江蘇產研院的改革、發展與實踐,有幸融入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之中,也將努力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時代的參與者、未來的引領者!建院以來,我們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緊扣推進產業技術集成創新和培育重大標志性原創成果兩大目標,充分發揮兩個橋梁作用,全力打造產業技術創斯生態體系,在創新需求對接、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載體建設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
2019年,我們致力于企業技術需求的征集與對接,致力于創新實踐人才的聚集與培養,新建8家專業研究所,面向全球引進35位項目經理團隊,引進64位集萃研究員。衍生孵化高科技企業193家,轉化科技成果超1000項。服務企業4000多家,合同科研到賬經費近13億元,啟動實施一批重大產業技術創新項目。
這一年,我們深耕集萃實驗田。
牢記初心使命,改革再出發。堅持專業化、平臺化、市場化、國際化導向,按照“綜合服務部門+專業事業部”的模式,優化調整了院本部內設機構。加強頂層規劃和戰略引導,啟動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形成改革發展綱領性文件和未來藍圖。團隊控股、項目經理、撥投結合等改革舉措更加完善,創新活力進一步迸發。
這一年,我們打造集萃新高地。
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江蘇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江蘇先進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基礎.上,與中國鋼研科技集團、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等攜手合作,組建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打造領域類國家級創新平臺。
這一年,我們擴大集萃朋友圈。
全面開啟與國內高校合作,與省教育廳及16所高校簽約,聯合培養集萃研究生,合力探索面向未來、需求導向、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機制。設立集萃獎學金與合作資金池,支持教授導師互派互聘,共建聯合培養基地,助力高校學科建設與成果轉化,為專業研究所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與技術支持。
這一年,我們構建集萃創新網。
新增8家海外合作機構,累計與45家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國際聯合研發項目100多項。舉辦英國創新合作周,建設中以研究院,參與歐盟地平線項目,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共建全球綠色科技中心,承擔WAITRO秘書處和國際智能制造聯盟秘書處工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成多項合作,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這一年,我們增強集萃競爭力。
從需求端發力, 完善需求征集、對接和解決機制,與江蘇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核心伙伴關系,共建50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征集企業愿意出資解決的技術需求239項,幫助對接專業研究所和集萃全球創新資源,支持企業解決真需求,促進校所企協同創新、合作共贏。
2020年,江蘇產研院將繼續開展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著力推動創新體系與運行管理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變革,加快推進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專業研究所建設及標志性成果的培育和產出。以全面提升江蘇產研院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提升專業研究所技術創新和運營管理能力,實施批重大項目,突破-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 更有效地支撐江蘇產業發展。 加強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建設。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需求征集和對接體系, 著力引導全球創新資源服務江蘇企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聚焦重點產業布局建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加強企業聯合創新中心規范化管理。加快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拓展優化創新資源集聚全球網絡,推動企業、專業研究所主動對接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資源配置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引導更多優質創新資源落地江蘇、服務江蘇。持續高水平聘請項目經理,加強和深化與海外合作伙伴的關系。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江蘇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與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機構和組織的交流合作,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創造發展新優勢。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強化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產業需求為牽引,推動高校與專業研究所及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探索形成從優秀學生選拔、研究課題凝練到實踐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集萃,進-步提升專業研究所和企業的創新能力。
江蘇產研院將圍繞建設全球創造力中心宏偉目標,進一步構建完善產 業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績效。在資源端,分別與60家海外和60家國內一流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需求端,與600家江蘇產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在載體端,建設60家專業研究所,努力把江蘇產研院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綜合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同時間賽跑,與時代并進!這份年報的編制,既是一份”成績單”,亦是一份”集萃人才創夢未來”的誠摯邀約。集萃夢有你有我有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在更宏大的時代背景中、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上,凝集"集萃智慧”、貢獻”集萃力量”、彰顯"集萃價值”